刘义庆(403-444):南朝宋文学家,彭城(今江苏徐州)人。宋宗室,袭封临川王,曾任南兖(yǎn)州刺史、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。爱好文学,喜招纳文士。撰有《世说新语》,记述汉末、魏、晋士大夫的言行。原有集,已失传。
朗读
杨氏之子
梁国/杨氏子/九岁,甚/聪惠。孔君平/诣/其父,父/不在,乃/呼儿出。为/设果,果/有杨梅。孔/指以示儿/曰:“此是/君家果。”儿/应声答曰:“未闻/孔雀/是夫子家/禽。”
词语理解
诣(yì):拜访。
氏:姓氏,表示家族的姓。
甚:非常。
惠:同“慧”。
诣:拜访。
乃:就,于是。
为:在文中表示行为的对象,替的意思。
设:摆放,摆设。
示:给……看。
未闻:没有听说过。
夫子:古时对男子的敬称,这里指孔君平
译文
在梁国,有一户姓杨的人家,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,非常聪明。有一天,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,恰巧他父亲不在家,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。这个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,其中有杨梅。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,并说:“这是你家的水果。”孩子马上回答说:“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。”
问题探讨
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,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。
杨氏之子的机智主要表现在他回答孔君平的话语上。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,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,由孔君平的“孔”联想到了孔雀;最妙的是,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“孔雀是夫子家禽”,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,说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”,婉转对答,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,又表达了“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,杨梅岂是我家的果”这个意思,使孔君平无言以对。
主题概括
课文通过讲述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妙答来客的故事,赞扬了孩子的思维敏捷、机智幽默。


感谢分享